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引领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2025年6月29日至7月1日,音乐与舞蹈学院“回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绥化市望奎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专业特色与地方需求,在非遗传承、美育浸润、文艺服务领域积极作为,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琴音袅袅寻皮影古艺,舞影翩翩守非遗根脉。6月29日下午,团队走进望奎县“江北派”皮影戏保护传承中心开展研学活动。展厅内,造型精美的人物皮影、灵动鲜活的动物纹样、古朴典雅的器物雕饰等琳琅满目的藏品令人目不暇接。非遗传承人关海英以生动讲解串联起皮影文化的千年脉络,从历史渊源到艺术特色,为同学们揭开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神秘面纱。随后,团队成员现场观摩了精彩纷呈的皮影剧目展演,光影流转间,传统故事在幕布上跃然呈现。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亲身体验操杆、配戏等技艺,感受指尖上的非遗魅力。作为青年文化传播的生力军,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古老皮影艺术与年轻群体产生情感共鸣,更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同时,活动还搭建起校地人才交流桥梁,进一步拓宽了青年参与非遗保护的实践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音舞交融润童心,思政美育共成长。6月30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望奎县火箭镇火箭学校,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美育教育”为核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实践活动,为乡村校园注入艺术与思政的双重活力。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融合思政元素的美育课程。在舞蹈课堂上,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学习基础舞蹈动作,从简单的肢体训练到富有节奏感的舞蹈组合,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舒展身姿,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音乐课堂上,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学唱《歌唱祖国》《踏着铁人脚步走》等经典红歌。教唱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逐句纠正发音、传授歌唱技巧,还深入讲述每首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当孩子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唱响红歌时,爱国情怀与理想信念的种子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7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团队参加了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党支部与望奎县火箭镇机关党支部共同开展的“党建引领聚合力,校地共建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歌舞颂党恩,艺韵润乡情。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4周年文艺汇演在火箭镇文化广场启幕。志愿者们与当地居民携手登台,以多彩艺术形式深情礼赞党的百年风华,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开场舞《爷爷奶奶和我们》以灵动舞步勾勒三代同堂的温馨场景,折射时代发展的温暖变迁;古筝曲《渔舟唱晚》以行云流水的技法再现古典诗意,长笛独奏《如愿》用婉转曲调寄托家国情怀,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经典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以激昂旋律抒发赤子深情;《映山红》则用悠扬歌声带观众回溯峥嵘岁月。演出现场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文艺演出不仅搭建起校地文化交流的桥梁,更让红色基因在艺术共鸣中薪火相传,为党的104岁生日献上了一份饱含深情的青春礼赞。

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音乐与舞蹈学院落实“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在美育帮扶中践行责任担当,在文艺展演中抒发爱党情怀。今后,音乐与舞蹈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校地合作,引导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艺术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