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音乐与舞蹈学院现有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舞蹈表演三个本科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均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音乐教育专业2022年招生。
表1 2022-2023学年本科专业基本情况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获批时间 |
专业建设情况 |
在校生数 |
教师人数 |
生师比 |
1 |
130204 |
舞蹈表演 |
2008 |
校级一流(培育) |
159 |
3 |
49.6:1 |
2 |
130201 |
音乐表演 |
2007 |
校级一流 |
295 |
22 |
16.2:1 |
3 |
130212T |
音乐教育 |
2022 |
|
61 |
9 |
6.7:1 |
2.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音乐与舞蹈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515人,其中音乐教育专业61人,音乐表演专业295人,舞蹈表演专业159人。各年级各专业人数详见表2。
表2 2023年本科专业招生及就业情况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毕业率 |
授位率 |
考研率 |
就业率 |
1 |
音乐表演 |
69 |
103 |
99.04% |
99% |
2% |
85.44% |
2 |
舞蹈表演 |
40 |
34 |
97.14% |
98% |
5% |
82.35% |
3 |
音乐教育 |
30 |
0 |
0 |
0 |
0 |
0 |
3.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1)招生规模
2023年,学院计划招生151人,其中音乐教育专业30人、音乐表演专业招生81人(其中专升12人),舞蹈表演专业招生40人。截止2023年9月,音乐与舞蹈学院学院三个专业2023级本科生报到151人,计划完成率100%。其中音乐表演声乐方向25人,音乐表演器乐方向29人,音乐表演键盘方向15人,舞蹈表演专业40人。
(2)生源质量
音乐与舞蹈学院2023级学生分数段显示:音乐表演专业录取最高分为423分,最低分210分。音乐教育专业录取最高分为394分,最低分210分。舞蹈表演专业录取最高分为 388分,最低分211分,详见表3。
表3学院2023年学生录取情况
省份 |
科类 |
专业 |
录取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黑龙江 |
艺术类 |
音乐教育 |
210 |
394 |
210 |
音乐表演 |
211 |
423 |
211 |
舞蹈表演 |
211 |
388 |
211 |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及以下职称15人,助教4。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具体信息见表4所示。
表4 学院教师基本情况
学院师资情况 |
合计 |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
职工总数 |
专任教师数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其他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其他 |
37 |
31 |
2 |
10 |
15 |
4 |
2 |
25 |
3 |
1 |
比例% |
6.4 |
32.5 |
48.6 |
13 |
6.4 |
81.6 |
10 |
2 |
专任教师中,舞蹈表演专业教师5人,音乐教育专业9人,音乐表演专业17人,学院采用内聘和外聘的方式协调如器乐方向、舞蹈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各专业学生和专任教师生师比较为合理,音乐教育专业因是2022年新设专业,进而生师比暂时有所不同。具体信息参见表5、表1所示。
表5 五个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任教师数量 |
生师比 |
近五年新进教师 |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
130204 |
舞蹈表演 |
5 |
39.75 |
3 |
3 |
130201 |
音乐表演 |
17 |
17.3 |
2 |
10 |
130212T |
音乐教育 |
9 |
6.7 |
1 |
2 |
专任教师中,音乐表演和舞蹈表演专业均有高级职称教师,教授授课比例达到100%,各专业都有博士或在读博士,具体见表6。
表6 各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任教师总数 |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教授 |
副教授 |
中级及以下 |
博士 |
硕士 |
学士及以下 |
数量 |
授课教授比例(%) |
130204 |
舞蹈表演 |
5 |
1 |
100.00 |
0 |
5 |
0 |
4 |
1 |
130201 |
音乐表演 |
17 |
2 |
100.00 |
5 |
12 |
2 |
13 |
2 |
130212T |
音乐教育 |
9 |
2 |
100.00 |
5 |
4 |
0 |
9 |
0 |
2022- 2023学年教授和副教授累计为本科生开课94门次,占全院工作量的30%。本年度“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当中学生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校级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教授承担课程工作量269.6节,副教授承担课程工作量2900.2节,讲师承担工作量5262.4节,助教承担教学工作量1827.6节,合计承担工作量10359.8节。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院以全面深入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 教育理念为主线,对标三个标准(专业认证标准、 国家教学质量标准、 一流专业建设标准)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我院音乐表演建设成为校级一流专业,舞蹈表演建成校级一流培育专业。各专业立足学院和行业实际;人才培养立足大庆,服务龙江,辐射全国;现有学科、专业影响力已经逐渐提高,社会适应性日趋增强,当前扶持和发展特色鲜明。师资力量、社会适应性、生源情况和就业前景进一步向好。本学年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企的需要;2022-2023学年,学院主要以内涵发展为主,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艺术创作水平。
学院将各专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进行调整,充分围绕文艺产业链和行业创新领域展开。主动布局满足专业发展急需和新兴领域的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专业集群,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助行业企业力量增加专业建设精准度。已在专业建设中融入更多实际经验和前瞻性的建议,保持了专业与行业需求的高度一致。学院注重专业的广度,深化专业内部的发展。能够借助专业认证工作确保培养的学生具备高质量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重点建设音乐与舞蹈学科下属音乐表演、舞蹈表演、音乐教育专业,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后备带头人的培养。力争在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培养学术带头人3人,培养学术后备带头人2人。完成梯队建设,重点建设完成音乐表演专业学术梯队。深化改革了实践基地建设,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达到省级艺术示范教学中心的标准;成立校级 “大庆周边地区民族音乐研究所”和系级“石油民谣研究所”。
2.课程建设
以校级一流课程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学院课程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在学术知识的同时更具实践操作能力。优化课程结构,引入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提升课程的实际操作性。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型课程,涵盖多个领域,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建立课程评估机制,收集学生反馈,及时修订和更新课程内容。学生课程满意度较高,认识到课程对于实际应用的重要性。一些创新型课程受到学生和同行的好评,成为学院的特色课程。
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学院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鼓励和培育教师申报课程思政师范课。2023年《声乐演唱》、《声乐艺术史与名作赏析》和《器乐演奏》课程思政师范项目顺利进行,《编舞技法》、《声乐演唱》和《钢琴演奏》两门课结项2023年度OBE课程专项项目;其中《编舞技法》还建成校级一流程。
3.教学改革
2022-2023学年,学院结题省级教改项目2项,立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学院始终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1)课程体系的更新与完善, 学院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全面审视,针对产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更新和完善。特别是加强了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并拥有行业所需的先进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的创新,学院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包括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跨学科合作与项目实践, 学院注重跨学科合作,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科的合作项目,促进学生跨领域学习与实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学院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引入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先进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5)学科建设与教研活动, 学院加强了学科建设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深入教学研究,推动教研与实际教学的深度融合。这有助于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6)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学院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开设学术沙龙、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促使学生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四、专业培养能力
目前,我院有声乐系、管弦系、键盘系、音乐教育系和舞蹈系,以系为单位开展教学研究和常规教学工作。涵盖省级实验中心1个,其中音乐表演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电子钢琴实训室面积共计683.7平方米(见表7)
表7 教学机构及设施基本情况
教 研 室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承担课程门次 |
教师年人均教学工作量 |
1 |
管弦系 |
音乐表演 |
60 |
451 |
2 |
键盘系 |
音乐表演 |
50 |
377 |
3 |
音乐教育系 |
音乐教育 |
41 |
274 |
4 |
声乐系 |
音乐表演 |
72 |
440 |
5 |
舞蹈系 |
舞蹈表演 |
30 |
476 |
实 验 中 心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实验室面积(㎡) |
设备数(台) |
1 |
音乐表演实训室 |
130201 |
380 |
90 |
2 |
电子钢琴实训室 |
130201 |
77.7 |
35 |
3 |
舞蹈实训室 |
130204 |
226 |
2 |
实习实训 基 地 |
序号 |
名称 |
对应本科专业名称 |
年度接纳人次 |
校内、校外 |
1 |
大庆群众艺术馆 |
音乐表演 |
30 |
校外 |
2 |
语童钢琴学校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3 |
君和艺校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4 |
北京星尚嘉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5 |
大庆市民族歌舞团 |
舞蹈表演 |
40 |
校外 |
6 |
大庆文化体育旅游 集团公司 |
音乐表演 |
60 |
校外 |
7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站前世纪爱乐琴行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8 |
大庆卓琳舞蹈学校 |
舞蹈表演 |
40 |
校外 |
9 |
江苏省苏州市德馨音乐艺术培训中心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10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铭艺术学校 |
音乐表演 |
30 |
校外 |
11 |
北京中福音文化艺术中心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12 |
黑龙江省大庆市天天艺术培训学校 |
音乐表演 |
20 |
校外 |
13 |
上海悠乐音乐舞蹈艺术中心 |
音乐表演 舞蹈表演 |
20 |
校外 |
图书资料 |
藏书量:纸质 2300册,拥有期刊12种 |
近5年图书资料购置费 2 万元 |
五、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院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保证学院教学质量,2022-2023年度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协同机制
音乐与舞蹈学院一直秉持持续优化的理念,坚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这一理念的实现取决于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与效力。为此,实施了定期的自我评估和评价机制,以确保教学活动得到系统性的监控和改进。这一不断优化的机制旨在巩固并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持续增强教学改革的瞄准性和科学性。学院对现有教学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梳理,形成了一个协同机制,分为“三个维度三个层面”。具体而言,这三个维度包括教学运行维度、教学评估与督导维度和专业/课程建设维度;三个层面分别是学院层、系部层和课程群层。在教学运行维度中,相关单位主要承担规划和制定各类教学任务的职能,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同时,负责教学事务的运行管理以及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这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高效执行和质量控制。
教学评估与督导维度的主要职能是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工作。他们在决策方面发挥评估、督导、咨询和指导的作用,确保教学和管理工作符合高标准和最佳实践。专业课程建设维度主要负责本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审议审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发挥关键作用,确保专业方向的发展与时俱进。
这一整体协同机制的建立使得音乐与舞蹈学院能够更好地实现持续优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卓越的音乐与舞蹈教育资源。
2. 严格执行学院教学质量标准,科学指导和评价课程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将专业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实践课程比重,使之能真正实现向应用型的转变。推进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计划从音乐表演专业精选部分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使其具备多种形式的表演能力,打造适合社会需求的“一专多能”型应用型人才。是改革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增加集体课、小组课形式,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选修课程考核方式,按照音乐会和舞台演出的形式进行专业考核。实现将教室搬到舞台的目标。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严抓学风管理
本学年从疫情中授课恢复常规教学秩序,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由线上转为线下授课的模式调整,学院尤为重视学生的学风工作。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基础学风,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同时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学风建设的持续深化。旨在使良好学风的理念真正融入学生的内心,并在其学习行为中得以体现。
为了加强学风建设,特别注重严格管理课堂出勤率。学生会学习部将不定期进行课堂出勤检查,对于迟到和早退的学生进行通报,并给予批评教育和通报处分。学习委员们负起责任,执行半周报制度,每周两次滚动通报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对于累计旷课学时达到《大学生手册》规定的学生,将给予相应处分并通知家长。
此外,还对学生请假程序和审批流程进行了严格管理。请假流程包括辅导员初审和学院主管领导审批,学生病假需要提供三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书,而事假需要与家长电话沟通。通过严格控制学生请假,成功提高了课堂出勤率。致力于在学风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效果,确保同学们能够在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六、学生学习效果
音乐与舞蹈学院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管理举措,不断优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音乐与舞蹈领域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知识。学院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精心设计的专业课程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践演练、课外活动和跨学科合作,学院努力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院积极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在学科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音乐与舞蹈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学院实施严格的学风建设和课堂管理。通过设立学风年,加强课堂出勤率管理以及请假制度,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纪律和责任心。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在学术和实践方面都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学院通过创新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和强化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在音乐与舞蹈领域的学习效果,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学生们积极运用专业知识,深度结合艺术创作与市场需求。2022-2023学年我院学生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获批1项,校级1项。结题省级以上大创项目1项。
2.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8项
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在学科竞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学生们在学科导师的引领下,通过刻苦训练和精湛技艺,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竞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也为学院树立了优秀的学科品牌,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今年的学科竞赛成果不仅让学生在专业领域获得认可,也为学院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专业培养,提升学科竞争力,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表8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情况
徐博文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一等奖 |
雷宇博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一等奖 |
于慧文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一等奖 |
王源珩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二等奖 |
尹航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三等奖 |
廖正豪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三等奖 |
陈沙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三等奖 |
冯文杰 |
第三届全省艺术类高校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
2023 |
省级 |
三等奖 |
4.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9 毕业就业情况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毕业率 |
授位率 |
考研率 |
就业率 |
1 |
音乐表演 |
69 |
103 |
99.04% |
99% |
2% |
85.44% |
2 |
舞蹈表演 |
40 |
34 |
97.14% |
98% |
5% |
82.35% |
3 |
音乐教育 |
30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3个 |
|
|
|
|
|
|
七、特色发展
2022-2023学年学院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年初下达的“学年度教学工作目标”。实践活动、艺术类展演活动和常规教学工作有一定程度的收获。
1.不断夯实课程建设
学院2022年3月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各系部按课程群对课程团队进行了明确划分,摸底各类课程建设目标,针对目标请有经验的一流课程负责人进行经验指导。2023年9月对课程建设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将学院的所有课程按专业、按课程进行全部开设课程定向。课程明确定向后,教师具有明确课程建设目标,2023年11月份的一流课程认定申请中,学院有3门课程申报了校级一流课程。
2.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音乐与舞蹈学院决定全面建立面向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将成为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确保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紧密联系,达到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核心目标。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整体构建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将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龙头,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发展。 突出重点课程的建设,紧密关注音乐与舞蹈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趋势,确保学生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和学科方向,采取分层次的建设方法,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课程的建设将采取滚动式推进,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以保持与产业发展的同步。确保教学资源合理配置,使得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得充分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突出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课程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产业工作。 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由教学团队负责人或任课教师(包括理论和实践课)推动课程建设和实施。任课教师需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更新授课内容,确保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提倡模块化教学,使得理论、实验和实训三个层面能够实现“教、学、做”统一。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学科领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文化引领,搭建多维度融合的文化育人新体系
为深化文化引领,搭建多维度融合的文化育人新体系,音乐与舞蹈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做法,以强化学生思政意识,更好地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例如,在音乐与舞蹈专业课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强调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借助大庆油田的优势资源,创立踏着铁人脚步走等项目,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体验铁人精神的实质。这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与铁人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创建相关活动项目,并融入学生社团及日常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探究专业课内容中蕴含的哲学元素,将思想文化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例如,在音乐理论课中引入哲学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艺术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追溯铁人、英模以及著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形成背景及其要素,将这些品质融入教学过程和学生日常活动过程。通过学习优秀人物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自律、创新和奉献精神。
4.拓展艺术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注重学生对艺术理论的深刻理解,更致力于拓展艺术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艺术实践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创造性表达,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场景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艺术理论,还能够培养出创新创业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艺术项目、演出、展览等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与实际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积极与行业和社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应用,更是对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艺术实践训练,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艺术领域中能够勇攀高峰,成为具有独特艺术思维和实践经验的综合型艺术人才。在音乐与舞蹈学院,我们深信,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将不仅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更能在社会中展翅翱翔,为艺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突出我院实践专业优势,加大挖掘校企合作力度,如今年,舞蹈专业参加全国石油系统“纪念诞辰铁人100周年”大型演出。以及以往我院教师及学生为油田获得的一系列成绩等。
突出实验实训教学,以实验室为教学载体,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大密度举行学生专业音乐会,学生个人能力较强的举行个人独奏、独唱、独舞音乐会,对于专业能力低和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音乐会,突出舞台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两次,如省文化厅“第三届高校艺术成果调演”。
5.保证措施
(1)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学院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院保证建设经费和各项措施的落实,负责做好有关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工作,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关的服务、协调与管理工作,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计划的制定并确保落到实处。
(2)建立院长负责制,由院长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校主管领导和人事部门沟通,确定本院的教师编制和培训指标,解决对外学术交流的经费,督促检查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
(3)各专业要按照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本专业师资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实施。
(4)将教师业务学习与提高列入教师考评之中,并与奖金挂钩,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激励教师自觉学习、自觉训练、自觉提高。
(5)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成效。
(6)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措施和成效。不断拓展艺术专业的就业市场,按照学校“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充分利用人才中介市场”的思路,重点拓展大庆市、黑龙江省有关经济区、石油、石化等主体行业和省外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等就业市场。积极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在做好参加校内外招聘会的同时,做好专业招聘洽谈工作。加大几个舞台建设,包括校内舞台、社区舞台、文化广场舞台、企业舞台和电视舞台等。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大好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7)本年度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效果,重点突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特色的、成效显著的做法;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和成效等等。课程设置上,取消了一部分应用价值不大的过于精深的理论课如:复调课,整合了理论课中赏析课,对于基础理论如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增加课时量,专业选修课增设了应用性更强的录音技术、流行歌曲演唱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形式分层次、分阶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感觉到课程更简练、更实用,学生也在多样的课堂模式中得到了技能的全面提高,节约了师资。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建设方面
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学院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能够达到新的高度。这包括内部管理体制的规范,学科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的建设,以及服务意识的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专业建设与教研活动的有机结合,学院需要确保专业建设与教研活动能够有机结合,不仅要注重学科建设,还要深入进行教研活动,确保专业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需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集体备课、相互评课、教学反思等方面有更为深入的探讨。
课程建设的目的性与实用性,学院需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关注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强调课程的目的性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直接性。课程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有效性和先进性,以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学院应制定具体措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包括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通过各种形式推广和宣传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畅通学生参与改革的渠道,形成师生共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围。
2.师资方面
教师培训与人才引进,学院需要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同时,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的人才加入学院。
3.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管理与实践创新,学院应强化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实践创新方面,学院需要推动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其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经验。